当前位置:首页>>每日资讯

每日资讯

《未择之路》——有控诉就有希望

 

  入围今年北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的《未择之路》,是一部非常“泰米妮·米兰妮”的电影,影片仍然用生活化的镜头,聚焦伊朗女性的真实生活现状。

  女性在米兰妮的镜头中,从《两个女人》中的服从命运安排,到《面纱之后》中的逃离命运、解救自我、不断抗争,再到《第五种反应》中试图掌握命运、实现自己的目标与追求……虽然诉求各自不同,但无一例外都生存在社会和家庭的两重禁锢下,是被轻视、被侮辱的一个群体,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米兰妮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自己热爱电影的原因,就是因为电影是一个可以表达自己想法的媒介,也是一个和社会沟通的手段。

  作为一个不屈不挠的女权主义者,她也一直在用镜头发出对社会现状的抗议和不满。她的作品也不仅仅停留在对女性困境的描述上,在表达自己对女性群体的同情与怜惜之时,更重要的是指引她们走向未来,走向自由,给予她们希望的曙光。

  《未择之路》,同样是米兰妮对当今社会中女性生存现状的一次白描:女主角玛丽生活在一个堪比牢笼的传统家庭中,平日里大事小事都得遵守父亲或者哥哥的指示,毫无自由可言。

  一天,玛丽在好友的介绍下,认识了男主角希亚,并很快和希亚坠入爱河。玛丽不顾家里的反对执意要和希亚结婚,把结婚视为逃出家庭的救命稻草。没想到,婚后希亚性情大变,开始对玛丽使用家庭暴力,而玛丽也失去了原本自己家庭的支持,只能独自忍受。随着希亚的变本加厉,玛丽决定要开始自己的反抗……

  《未择之路》通过“玛丽”的视角,把当下伊朗女性在“家庭”和“婚姻”中遭受的苦难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同样表现出了女性“今时不同往日”的反抗意识,和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

  片中“玛丽”的公公说,时代不一样了,曾经打老婆打完就完了,现在打完老婆,老婆竟然还能报警;而“玛丽”的婆婆曾经也是被丈夫家暴的妻子,现在却反过来纵容儿子对“玛丽”的家暴。米兰妮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如果你反抗,这个社会已经有能力帮助你摆脱困境。如果你忍受,你就是在纵容对女性的不公,直到某天你也会变成施暴的一分子。

  《未择之路》中的女性不再是无力的、苍白的,但依然是孤独的。虽然玛丽觉醒了自我意识,但周围人能理解她、能帮助她的少之又少,尤其是家庭还在指责她“离婚会让家人蒙羞”。米兰妮通过敏锐的观察,捕捉到了这个痛点,放在电影中成了最让人寒心,也最具有警醒作用的一点。

  同样,米兰妮也通过“安全屋”、“公公的变好”和“热心邻居”,对伊朗的未来给予了隐晦而又诚挚的期待。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也在进步,而《未择之路》正是推动这种进步的重要一环。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演员也贡献了非常精彩的表演。“玛丽”面对丈夫的暴力时,眼神中的“不妥协”清晰可见。“希亚”的几次懊悔,也能让观众感觉到他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只是大环境对他的烙印太深,某种意义上,“希亚”也是受害者。

  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电影,《未择之路》揭露了社会中的弊病,反思了问题根源,寻找了解决之道,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愿景。

  更重要的是,它所能带给观众的思考、引起的关注,都对社会的前进有不可估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