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奖 | 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电影是带给我们最大的礼物”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正式宣布,意大利导演、制片人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Michelangelo Frammartino)担任“天坛奖”国际评委会评委。
  2021年,他凭借电影《洞》获得第七十八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该影片于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惊喜首映单元与观众见面,展映期间一票难求,广受好评。2022年,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担任第七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未来之狮(导演首作)单元评审团主席。
  米开朗基罗“天坛奖”海报
  除了电影人的身份外,弗兰马汀诺还有着建筑师、艺术家等多重身份。弗兰马汀诺曾在米兰理工大学学习建筑,这段学习经历塑造了他的独特视角:建筑由水泥、木材、石块构成;电影由音乐、镜头、剪辑组合。建筑本身与电影制作类似,都是通过材料的堆叠和组接,创造出新的作品。另一共通之处是——建筑与电影都是通过人的巧思,实现伟大的作品。
  在弗兰马汀诺看来,归结到底,人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这种充满哲学思辨的探索方式也体现在其电影之中,是弗兰马汀诺电影作品的重要命题——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持续探索。于是,他一直将自己的镜头和故事对准乡村和自然。一棵树、一座山都可能成为弗兰马汀诺的电影的主人公。
  《洞》海报
  这样拥有多重身份、阅历丰富的弗兰马汀诺对于艺术形式多元化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识到,科技发展在不断丰富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孤独感”。今时今日,即便我们可以随时通过技术手段与他人交流,人类却在与外界联系的深度广度上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人类因为科技手段的日益革新而变得更加孤独。显然,弗兰马汀诺将目光投向了远方。
  《洞》
  在这些思考背后,是弗兰马汀诺对自由理念的追求。他认为,人的自由意志应该让我们有能力去主动解读电影,而不是一味地被商业化的影片牵着鼻子走。在弗兰马汀诺的成长过程中,电视和电影画面中充斥着商业社会背景下已被规划好的内容,给观众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十分有限。在他看来,这仿佛是“老师在考试前划好了重点”。在弗兰马汀诺的眼中,电影的价值恰恰在于传递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并由此引发观众的思考,而不是进入框定好的故事、情节、人物中。
  《四次》
  弗兰马汀诺也一直在拍摄手法上寻求创新与突破。他曾在拍摄电影《四次》时以动物或植物的视角取代传统视角,有意削弱了摄像机的存在感,让观众难以将自己在日常经验中形成的观察世界的角度带入其中。没有了观察者的意识,观众们便能够真正融入电影的画面与情节中,实现“纯粹静观”。弗兰马汀诺这次颇具创意的尝试让他拍出了所谓“没有摄像机”的电影。
  《洞》
  作为导演,弗兰马汀诺会在最大程度上给观众选择的自由。从前只需买一张门票就可以在电影院呆上一整天。许多观众进入电影院的时候,可能会从一部电影的中间看起,待影片全部结束后再去看这部片子的开头。这种不按照电影设定的观影顺序看片的做法给了弗兰马汀诺创作《树》的灵感。电影中一次又一次的循环,带着自由意志,就像日升月落、潮起潮息。
  在弗兰马汀诺看来,摄影机是一种能够感知、捕捉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的工具。他的创作追求,正是通过摄影机再现现实,从而引发每一位观众的独立思考。2022年,弗兰马汀诺受邀担任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委会评委。期待他的加入能够为我们带来别样的电影解读思路,复归电影艺术的始源。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