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以电影之名开启文化交流的窗口 ——“日本电影周”回顾

  自4月12日以来,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日本电影周”展映单元共推出六部佳片,为中国影迷搭建了解日本电影与文化的桥梁。本届“日本电影周”是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一带一路”单元下的子单元,在拓宽电影节的视野、紧跟时代潮流、促进电影文化交流等层面有深远意义。

  在电影故事中感受文化魅力

  本届“日本电影周”所展映的电影体现出日本电影一贯清新细腻、意味悠长、以小家见大世界的风格特点。

  前田哲导演的剧情片《三更半夜居然要香蕉爱的真实故事》,通过因肌肉萎缩而瘫坐于轮椅的鹿野靖、义工美咲、医学部大学生田中这三人之间啼笑皆非的关系发展与故事变化,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善意。

  宅间孝行导演的《相好伞》,在对父女关系的描摹中,探讨着时间流逝对亲情关系的影响,而片中父女二人在雨中合撑一把伞,给观众留下远去的背影,似乎也是对他们消失了二十五年的情感的注解——所有的纠结与恩怨在血缘的催化下,最终归为一个“合”字,展现出日本家庭观的一个侧面。

  日比游一的作品《38岁的伊丽卡》,是日本著名女演员树木希林的遗作。这部电影还未在日本本土上映,就先与中国影迷见面,弥补了影迷们未能通过银幕与树木希林好好道别的遗憾。虽然是犯罪类型电影,但《38岁的伊丽卡》的核心是人的自处,在当下时代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迷茫中,反思金钱的价值与爱情的意义。

  《天空餐厅》是大泉洋主演的“北海道”系列中的第三部作品。一如日本电影中常见的治愈风,这部电影将食物的美好展现在观众面前,带领大家去重新捕捉平凡故事、淳朴生活背后的不平凡魅力。放下急躁,回望周遭,这种回归自然的理念与生活态度,从北海道的草原和蓝天中传递出来。

  《雪之华》与《直到与九月的恋爱相逢》都讲述了深刻动人的爱情故事。两部影片描绘着因缘际会下的奇遇,人生的多种可能。不同的是,《雪之华》讲述的是有时限的爱情,女主角的时日无多注定了结局的必然分离,但淡淡哀伤中表现了爱情的美好;而《直到与九月的恋爱相逢》是穿越时间的爱情,超现实的设定为男女主人公的奇遇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多了几分探秘过程中的悸动。

  从剧情、家庭到爱情,在各个类型里,这六部电影都以各自的视角,表达电影文本背后的文化潜意识,从而让中国影迷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了解日本家庭文化、社会文化、生活理念的机会。4月14日,“日本电影周”的开幕式上,嘉宾们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即用电影进行文化交流。出席开幕式的中方嘉宾有: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徐和建,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喇培康,北京电影学院高精尖中心主任、国家智库秘书长侯光明;日方嘉宾有:日本外务大臣河野太郎,日本驻华大使馆大使横井裕,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NPO法人日中电影实行委员会艺术顾问、日本演员栗原小卷。栗原小卷也是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日本电影周”展映片的推荐人之一。她谈到:“这次上映的六部优秀作品,我想一定可以将电影的普遍性和打动人心的力量,很好地传递给中国观众。”

  在电影交流中促进共同发展

  本次“日本电影周”,除了展映,还为主创与观众创造了见面、沟通的机会。影片《三更半夜居然要香蕉爱的真实故事》的导演前田哲,《相好伞》导演宅间孝行、女主角仓科加奈,《38岁的伊丽卡》导演日比游一、女主角浅田美代子、男主角平岳大,这些主创的到来让交流从银幕内延伸到银幕外。主创对于作品的阐释便于影迷更好地理解内容背后的文化意味。同时,他们在这个平台感受观众的热情与真诚的回应,这段旅程也拓宽了相互之间传递友好信号的通道,让交流更为真切有效。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日本电影被引进中国。2016年,《垫底辣妹》在中国公映,以这部电影打头阵,当年便有11部日本电影走进中国的银幕,包括:《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寄生兽》《樱桃小丸子:来自意大利的少年》《蜡笔小新:梦境世界大突击》《名侦探柯南:纯黑的噩梦》等等。在引进日本电影的同时,中国电影也陆续走向日本的大银幕,如《我们诞生在中国》《战狼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绝地逃亡》等等。

  2016年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2017年中日合拍电影《妖猫传》是中日电影互动的两个关键节点。《你的名字。》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超过5亿,创下了日本引进电影票房的记录。而《妖猫传》在日本的宣发和排片享受到了本土片的待遇,最后也不负众望,上映首日便冲到了日票房第一。

  除了常规商业类型电影的互动交流外,中日双方还启动了一系列艺术电影的交流项目。河濑直美执导的《光》、吉田大八导演的《美丽之星》、是枝裕和的作品《小偷家族》等多部影片走进了我国的艺术院线。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关于合作摄制电影的协议》的签署,明确中日合作摄制影片须全面享受中国和日本根据各自法律和法规制定的授予国产影片的所有利益——这让中日双方的电影交流合作更为密切。

  而“日本电影周”是这一系列互动借鉴、友好合作进程的缩影。它开启了交流彼此文化的窗口,成为中日务实合作中的亮点活动。

  电影是最直观、便捷的文化形象传播载体,其交流合作也成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要把“日本电影周”包含于“一带一路”单元内的原因。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