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电影界,有一种说法,称印度当代男演员中,有“三大汗”,即沙鲁克·汗,萨尔曼·汗和阿米尔·汗。三位男演员在行业内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邀请“三大汗”之一的沙鲁克·汗,出席中印电影合作对话论坛等重要活动。如今,越来越多的印度电影在中国大受欢迎,中印两国电影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沙鲁克·汗也在采访中谈到了对中印两国电影,以及两者之间交流合作的看法。
感谢影迷
您出席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有什么感受?
我要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红毯和典礼,也出席发布会。这次有机会来北京国际电影节,我很荣幸。我见到了很多中国人,他们非常贴心,非常热情。每次当你来到一个并不熟悉的国家,总是能通过其人民,感受这个国 家的魅力。
在中国遇到这么多影迷,是否在意料之外?
的确是。这次我其实很低调。在机场,我在等托运行李,突然听到尖叫声,我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完全没想到是因为见到我。上天对我很恩宠,我得到了很多印度影迷的喜爱,也有一些海外的影迷,但是在中国,我真没想到,要对所有我的影迷说声谢谢。
期待合作
您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参加了中印电影合作对话论坛,您是否想要参与中印合拍片呢?
我是个电影人,我创作的初衷并非只为某个单纯的因素,但是在北京参加这样的活动,在中国见到形形色色的老百姓,我看得出中国和印度作为邻居,都拥有世界最好的影迷群体,我们已经讲述了近百年的电影故事。当它们走在一起,会碰撞出创作的火花,吸引更多的观众,打造出更令人兴奋的作品。另外,在文化方面,中国和印度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比起很多其他国家,在电影文化方面我们能找到更多共同点。我们一直都在谈合拍片,这次也宣布了几部合拍项目,这对电影人来说,绝对是件好事。我暂时还没有参与其中,这次来主要还是旁观者、支持者。
近几年,引进中国的印度片越来越多,中国观众有机会在大银幕上看到更多的印度电影,这种迅速的发展势头,您料到了吗?
老实说,没有。很多年前,有人提起过,但事实上,当时并没有实现。现在在中国,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印度电影,这是非常好的消息,中国电影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局面,观众有很多选择。这不光是商业上的成功,观众也绝 对是这种现象的受益者。之前,我主演的影片《我的名字叫可汗》曾在中国上映,一些喜欢我的观众也看过,但那时,印度影片市场比较小。随着《摔跤吧!爸爸》和其他印度影片在中国上映,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也越来越了解,越来越喜欢,如果这种局面能够保持,是件美妙的事。但我的确没有料到一切发生得这么快。
您出演了很多经典影片,有没有考虑过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一些之前没有在中国放映过的影片呢?
我目前没有这样的计划,如果有人能帮忙做到,那真是太棒了。即便可以,我不想只展映我的电影,我也想展映其他经典的印度电影。我很有幸参与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印度电影,它们在很多观众眼里,定义了上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前后的印度电影,印度观众很喜欢。我认为故事的美感,有时也来源于它的新鲜感。现在很多印度电影人来到中国,寻找合作机会,我认为一些新作品如果能在中国得到反馈,也十分重要。我小的时候,喜欢成龙的影 片,几乎看过每一部,现在回看,里面的一些场景难免会有些过时,但我仍然喜欢。现在中国和印度的观众主体,都非常年轻,不少电影人也很年轻,他们的想法更贴近当代。不过老片能够以回顾的方式,出现在电影节或是艺术院线,也是非常好的文化交流。
谈论现状
网飞等流媒体平台,现在在印度很受欢迎,您个人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我的看法是,比如说,你进了书店,不管你买还是不买,都理应能够看到店里所有的书。流媒体平台,就是确保书店里有足够的书籍,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供你选择。作为观众,如果你有的选,总是好事。另外,有些故事受限于篇幅、预算等等因素,并不适合制作成大银幕影片,所以我认为有时候不能逼着年轻人,必须为了大银幕而苦等拍摄电影的机会,流媒体平台绝对给了他们一个机遇,去完成他们的梦想。流媒体平台也更具有及时性,想看就随时能看,当然对我个人而言,在小屏幕上看电影,在体验上,也的确没有那么出众。
现在,什么样的项目才能吸引您的注意呢?
我是个工作狂,开工的时候,一周工作七天,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所以对于我来说,角色创作给我带来的兴奋感,变得很重要,与我共事的人,也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故事退居其次。只要角色能让我每天即便是早起,也能很兴奋,一心想要去扮演、去投入,那就是我最大的创作动力。
您最近看的影片中,有没有非常喜欢的?
我很喜欢动作片、喜剧片或是两者的结合,我很喜欢《疾速特攻》、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的《副总统》、还有史蒂夫·麦奎因执导的《寡妇联盟》。《红海行动》非常棒,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一直是周星驰的粉丝,他的新片《新喜剧之王》我也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