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意大利国宝级导演与北京特别有缘 托纳多雷:年轻的北影节很有力量
  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意大利国宝级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曾表示,他喜欢中国,尤其羡慕中国电影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电影院像雨后的蘑菇一样增长,而世界其他国家的电影院则在关闭。中国电影很有活力,我们应该找到一种方式来合作。”不到一年,托纳多雷即迈出了他与中国电影合作的第一步。
  4月16日,托纳多雷受邀参加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随后又出席电影节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与中外影人一起畅聊,更在合作论坛上宣布与中国的阿里影业签约,双方将共同开发、制作一部面向全球市场的电影。这是托纳多雷首次与中国电影公司携手合作,他表示十分期待:“我和法国、美国的电影公司曾有过很多合作,电影是一门超越语言的艺术。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将会对未来全球电影行业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感受到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力量
  吉赛贝·托纳多雷绝对是个让中国影迷膜拜的名字,尽管作品产量不高,但“时空三部曲”《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足以奠定其世界级电影大师地位,今年初上映的,由张猛执导的《一切都好》翻拍的就是托纳多雷1990年上映的《天伦之旅》。也因此,每次托纳多雷出现在中国,都会收到粉丝的追捧,对于这份热情,托纳多雷谦虚地表示,他受宠若惊。
  为给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会拍摄宣传短片,托纳多雷2006年首次来中国,当时,对于这位大师级导演的首次中国之行,媒体表现“疯狂”,甚至在后海展开了盯梢战,就为了拍张托纳多雷吃烤肉坐游船的照片。回忆那次经历,托纳多雷说自己一到北京,就被北京深深地吸引住了。他说:“为北京拍摄这部短片是我创作生涯中重要的一次经历,我看到大街上的年轻人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他们既相信未来,又不放弃传统,北京人的热情和这座城市浓厚的人文氛围让我感动。”为奥运会宣传短片《重聚》拍摄的经历“美好而幸福”,也促使托纳多雷之后多次来到中国,来到北京。
  不过,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托纳多雷还是第一次。他表示,组委会前几年曾和他联系,但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成行,而这次,他觉得自己不能再错过了,他期盼来北京可以见到老朋友,重新感受北京的活力。托纳多雷说自己去过故宫、景山、长城、天坛、北京胡同、什刹海酒吧、鸟巢,也品尝过烤鸭等最具北京特色的饮食文化。在托纳多雷的脑海中,北京城有一种既古老又神秘的黄铜色。这次再来北京,他称赞北京变化很大,更有活力,也更有力量,让人总是有所期待,“这种活力,让我甚至感觉明年北京又要举办一届奥运会。”
  说起对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感受,托纳多雷认为,与其他老牌电影节相比,北京国际电影节显得更加有活力和力量,“北京电影节还很年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一个很有力量的电影节,代表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它正在世界范围内找寻自己的恰当位置。也因为此,它还在爬升的过程中,我喜欢这个过程中所迸发出的无限可能。”
  羡慕中国电影有活力
  众所周知,曾经担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的马克·穆勒对中国电影情有独钟,中国电影能走向世界,马克·穆勒功不可没,说起这个,托纳多雷很骄傲:“意大利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关注中国电影回归世界的国家之一,张艺谋、李安、贾樟柯等中国导演在意大利都很有知名度。”
  托纳多雷说他对中国拍电影的速度和能力,特别好奇也非常看好,“现在的意大利,甚至整个欧洲市场都处于低迷状态,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的电影产业,因为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电影院仍然蓬勃发展的地方,银幕的数量与日俱增,而其他地方的情况则截然相反。因此,如果你热爱电影院,那么来中国就会像在游乐场一样。对于像我这样热爱电影的人来说,中国简直就是一个幻想中的世界,这里有数不清的电影观众和电影院,有真正强有力的市场。因此,我们要从中国学习很多东西,也可以为中国提供许多参考经验。实际上,我认为意大利和中国有着一些共同的兴趣点。”
  托纳多雷说,意大利电影有着辉煌的历史,而中国电影正在经历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时期,因此,他希望看到双方的合作能进一步加强,行业的发展现状也为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也是他此次来参加北京电影节、并且出席电影论坛的一个原因:“渴望听到关于中国电影的更多声音。”
  托纳多雷表示,除了羡慕中国电影业展现出的力量外,他还认为中国电影的强大有益于全世界电影事业的发展,他笑说自己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抓紧时间去学习、研究中国文化。
  要和中国合拍影片
  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影人灵感的来源,托纳多雷也不例外,所以他也决定要和中国影人合作拍片了,在北京电影节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上,托纳多雷宣布与中国的阿里影业签约,双方将共同开发、制作一部面向全球市场的电影。托纳多雷透露目前尚未与阿里影业达成具体的项目合作,不过他肯定会坚持个人的创作理念。至于喜欢拍摄什么题材,托纳多雷表示,自己并没有固定的偏好题材,主要看自己是否感兴趣,有拍摄的欲望。“如果你只考虑观众的口味,必然会遭致失败。要保护、尊重自己的观点,把自己很喜欢的故事拍好。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必须保有自己的身份和文化认同。一个导演不要做观众的评委,而是应该努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很多人的喜欢。”
  在电影全球化的今天,托纳多雷认为全球影人合作是一种趋势,也会让电影更有创造性,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电影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是很自然的。但同时,一些题材能够跨过国界和市场的边界,这也正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具体到跨国合拍所面临的文化、语言等沟通问题,托纳多雷:“我和法国、美国都有合作的经验,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没有遇到问题,这说明我能用任何语言进行导演工作。而且不同的语言背后是不同的文化,它们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使得你可以加入新的文化上的元素和心理上的理解,拍出更好感觉的电影。”托纳多雷还以第一次来北京拍片的经历为例,他说自己2006年来北京拍宣传片《重聚》时,只带了三位意大利工作人员,其他摄制组成员和技术人员都是中国人:“当时虽然有一个翻译小组,但我们和中方工作人员只要望向彼此的眼睛,再加上一些简单的手势,就可以顺畅地进行交流。”
  要保持对电影的“敬畏”
  作为世界级电影大师,托纳多雷对中国年轻导演有什么建议呢,托纳多雷首先强调了故事的重要性,他说自己并没有专业学过电影,进入这行可以说是“自学成才”,是在家里通过看别人的电影学习如何拍戏的。在导演生涯中,托纳多雷说自己没有担心过技术问题,但是在故事上却往往花费他很长时间去思考:“故事是最重要的,一部电影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好故事的力量能够拉住投资人,能够迷住一个导演。”
  第二,托纳多雷建议中国导演不要为“迎合”观众而拍:“电影不是为了得到国际化观众的兴趣,拍电影的时候不能总去考虑这些,注意力投在别的地方一定会失败,导演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创作,才能拍出好的作品。所以,我也建议中国电影要回到自己的根,根植于自己的文化,不能一味模仿好莱坞。”
  此外,托纳多雷还认为导演应该对这个职业存有“敬畏”之心,不管是所谓的大导演,还是新人导演,如果对自己的这份工作缺少了敬畏,恐怕很难拍出好电影,“这种敬畏心是导演前进的动力,太自信了并不好。”
  中国电影蓬勃发展,观众也越来越年轻化,轻松的喜剧好卖钱,严肃的电影票房差,导致很多大导演也不得不摸年轻人脉,迷“大数据”,走“时尚”路线,对这个问题,托纳多雷怎么看?这次参加北京电影节期间,与托纳多雷见面了的冯小刚导演问了他这个问题,托纳多雷的回答非常智慧,让其影迷大加赞赏。冯导在微博上透露:“我问他对潮流这玩意儿怎么看?他说,如果一块表走的不准,那它每一秒都是错的,但如果这表停了,那它起码每天有两次是对的。”
  在托纳多雷看来,年龄绝对不是一个导演能否站在电影潮流尖端的原因:“电影就是有一种万能性,能成为划时代的,所以身为导演,我们应该保有一种对电影的热情,保护自己对电影的爱,我们只要保有这种爱,就会获得年轻人的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