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阿米尔·汗:本土文化特色不应成为合拍片障碍

  两年前携电影《我的个神啊》首次来到中国时,印度巨星阿米尔·汗身材臃肿大腹便便,但有一双孩子般的眼睛,又大又圆,清澈热情,那时他说自己正在为新片增肥,等到新片上映后,他会再来中国。如今,阿米尔·汗兑现承诺,带着《摔跤吧!爸爸》参加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此时的阿米尔·汗的身材已经恢复了健美,却又蓄起了调皮的八字胡,他笑说这次还是为新片在做准备,而且他的新角色是个“不太善良的人”。

  阿米尔·汗绝对是本届电影节最受欢迎的男星之一,这位宝莱坞的全能王,演员、编剧、配乐、演唱、导演、制片,样样擅长,他的名字已成金字招牌,近年来他参与的每部电影票房都大卖,叫好叫座,商业元素一个不少,赏心悦目轻松有趣,却又主题深刻发人深省,绝对是中国影人学习的“好榜样”。

  而更加让人尊重的是,阿米尔·汗的敬业精神。这位52岁的明星在《摔跤吧!爸爸》中,短时间内增肥28公斤,又用了5个月的时间减重25公斤,练出八块腹肌。这种非凡的毅力,就连出席《摔跤吧!爸爸》见面会活动的奥运冠军邹市明也深感叹服,阿米尔·汗本人看着大银幕上自己减肥的视频,眼神里也颇有被励志的激动,他笑说真是难以置信,现在都无法想象自己当初是怎么熬过来的。

  5个月减肥25公斤 

  《摔跤吧!爸爸》是阿米尔·汗的最新力作,电影不但夺得2016年宝莱坞电影票房冠军,更创下了印度本土历史票房之最,此次作为展映电影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放映,并有望近期在内地正式公映。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印度冠军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之后,他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不料命运捉弄让他生了四个女儿,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教女儿摔跤,努力使女儿变成世界级的摔跤手。

  拍摄这部励志的体育题材影片,阿米尔·汗坦承最大的难度是他体型的变化,为了拍这部电影,阿米尔·汗先是暴饮暴食在短时间内从138斤增肥至194斤,随后又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在健身房接受魔鬼训练,减掉了25公斤的赘肉,将体脂率从37%直降到9.8%,更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学习摔跤技巧,最终练出了拥有八块腹肌的魔鬼身材。年过五十的巨星为了一个角色还这样拼,令人心生惊叹,当被问道为何要用“先增肥后减肥”这样迂回的方式拍摄电影时,阿米尔·汗笑称因为“担心电影拍摄完毕之后,就没有动力减回去了。”

  其实,在现在的拍摄条件下,这样的体形变化完全可以用特效化妆来完成,但阿米尔·汗却坚持要增重,因为他说人真的变胖的时候,身体机能是会发生变化的。他想真实的呈现出胖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身为演员,增肥和暴瘦都是常有的事,你必须要有职业精神。”所以阿米尔·汗大肆吃各种食物让自己发胖,开始还觉得很有趣,可是慢慢地看着自己胖成了圆球,连坐下都感觉到累,他是真真感受到了胖人的“痛苦”。可是更痛苦的还在后面,减肥的过程简直是噩梦,看了阿米尔·汗的减肥视频,对于受伤早已是家常便饭,甚至当天就是因伤拄拐前来的邹市明都充满敬意地说:“他在银幕内外所做的一切,不输于真正的运动员。”

  为了表演好这个角色,阿米尔·汗透露自己还与故事原型马哈维亚先生接触了很久,他敬重这位父亲,因为“带着女儿去练摔跤,在印度是一个很大胆的举动,因为印度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现象,所以,他在精神上也是非常强大的。”而因为尊重,阿米尔·汗说电影的99%都是真实情节,甚至,他还学习了印度方言以求融入角色中。在活动现场,阿米尔·汗还认真地给大家讲起方言和他们的印度“普通话”有何不同,他讲得津津有味,可是大家完全听不出发音有什么不同,看到大家一副不知所以然的表情,阿米尔·汗笑了。

  拍摄《摔跤吧!爸爸》也是受伤的过程,阿米尔·汗和片中扮演他女儿的演员都分别经历了背伤、骨折等痛苦,阿米尔·汗说自己是个非暴力人士,可是他年轻时爱看拳击比赛,但是拍完这部电影后,每当看到拳击比赛,他都有冲动想把比赛叫停,因为他深深知道,运动员受伤有多痛。

  电影应该启迪人心   

  2009年,阿米尔·汗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红遍全球,也让他在中国拥有众多粉丝,4月14日,阿米尔·汗开通了第一条微博,“我即将带着我的新电影《摔跤吧!爸爸》来中国!”很快就有了20万的粉丝,而事实上,阿米尔·汗是童星出身,8岁就演了第一部电影。

  阿米尔汗出身于电影世家,父亲塔希尔·胡赛因是著名的电影制片人,而伯父纳西尔·胡赛因则身兼演员导演制片数职,曾经风靡中国的印度电影《大篷车》即是伯父纳西尔的作品。阿米尔·汗8岁演了伯父导演的《Yaadon Ki Baaraat》,演技大受好评。不过那时的阿米尔·汗对表演没什么兴趣,他喜欢的是网球,还曾经获得过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网球男子单打冠军,最终由于身高吃亏而无法在职业网坛上有更大发展而放弃。

  上大学后阿米尔·汗突然对电影有了兴趣,2002年,凭借剧情爱情电影《印度往事》获得zee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奖 。2008年,凭借导演 《地球上的星星》获得宝莱坞人民选择奖最佳导演奖。2009年,出演了励志喜剧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2014年,出演奇幻喜剧电影《我的个神啊》。《我的个神啊》是首部全球票房达到1亿美元的印度电影。有影迷评价说:“阿米尔·汗的眼睛里有全世界,有他在,电影质量就有保证。”

  阿米尔·汗的可塑性极强,可胖可瘦,可演大学生,还可演老人,对此,阿米尔·汗表示:自己拍戏从来不会按照类型和个人喜好选择剧本,“关键在于故事能否触动我的内心,我之前也拍过动作片,一样令人感动。”

  而另一方面,阿米尔·汗的作品并不都是讨好观众的作品,他的电影还时常在收获高票房的同时也受到争议,例如《我的个神啊》就嘲讽印度宗教,阿米尔·汗并不在意这些社会压力,他认为任何一部电影都会有不同的声音。作为电影人,应该以很开放的态度接受各种声音,“电影的作用不仅是娱乐。电影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应该为社会做贡献,启迪人心,让社会像大家庭一样”。

  好莱坞在中国被戏称为“好莱虎”,以形容好莱坞电影对中国本土电影的冲击,而这并非中国独特现象,几乎所有国家的电影都受着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可是在印度,强大的好莱坞电影却无法影响印度电影,甚至现在印度电影和电影人在世界电影的地位处在上升趋势,印度被称为宝莱坞,问及原因,阿米尔·汗认为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因为我们与观众走的更近,我们不怕好莱坞,因为我们的电影一直坚持自己的特色,只要我们的人民喜欢印度文化,印度电影就会一直壮大下去。”

  有好故事的电影可以跨越国境 

  此次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阿米尔·汗很开心,他开通微博,学习用中文朗诵《木兰辞》,还出席电影论坛为中国合拍片提建议。

  阿米尔·汗说自己是因为喜欢中国文化而开通微博,他还会在微博上与影迷互动,自己很喜欢用这种社交软件与中国影迷交流。

  而说中文,则是因为在《摔跤吧!爸爸》的活动现场,邹市明认为这个女儿练习摔跤的故事让他想起了著名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于是他在现场为给阿米尔·汗出了一道难题,亲自教对方用中文朗诵《木兰辞》中的经典选句,阿米尔·汗听了花木兰的故事后说自己一直喜欢中国文化,他觉得中国故事都非常优美,非常认真地用中文学起了《木兰辞》。有趣的是,在胜利完成“任务”后,他立刻“报复”邹市明,要唱几句自己在《摔跤吧!爸爸》中的歌词让邹市明学,几句印度语让邹市明直挠头。

  作为一位拍出了不仅在印度本土大卖,在国外也广受欢迎的作品的电影人,阿米尔·汗对于合拍显然有发言权,他表示自己在电影世家中长大,从小耳濡目染的电影创作秘籍就是——故事永远是电影的核心:“在我看来,有一个好的角色,有一个好的故事以后,电影是可以超越国境的。在我读到一个剧本的时候,我只会考虑自己是不是因此而兴奋、激动,我不会考虑印度观众或者全球观众如何看待这个剧本,它能不能受到印度或者是国际观众欢迎,这是我猜不到的,但是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会遵从我的本心,这是我拍电影的最大动力。”

  也因此,阿米尔·汗说自己不会提前给自己计划,“我觉得电影更多的是导演的媒介,要在电影中释放什么样的能量、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是由导演来决定的,我更多的是追随这个导演的想法。”

  阿米尔·汗认为本土文化特色不应该成为合拍片障碍。他举例说:“2001年有一部电影讲的是印度中部一个小村庄打板球的故事,这部电影最后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在全球各地放映都取得了成功。再比如一部电影反映了中国的文化特色,作为一个印度人或许觉得不熟悉,但我也会为有机会了解这种文化的差异感到兴奋。作为电影人如果要拍讲述某个国家的故事,一定需要了解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文化。”在他看来,合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能够让两国优秀的导演、演员们得到新的机会,也能够促进文化上的交流,是双赢的事情:“不过我觉得成功的合拍片一定要有一个足够优秀的故事,不能对合拍过于乐观,要多努力才可以。”

  第二次来中国,阿米尔·汗说很高兴给他机会了解中印文化差异,了解中国电影,如果有合适的剧本,他也希望可以和中国影人合作。阿米尔·汗的人气也的确吸引了一些中国影人向他投出橄榄枝,不过“爱惜羽毛”的他并没有贸然答应,他坦承这两年确实一直考虑在中国拍一部关于中国的电影:“我期待未来可以学习更多,不仅是学习中国电影拍摄和叙事的方式,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这让我们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学习彼此的经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