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影院经理人大师班聚焦中国影院发展新趋势

  创立:为了中国影院的发展

  问:为什么要创立大师班?

  答:这次大师班的创立其实有两个目的。近十年来,中国的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远超过美国,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整个增长过程中,伴随着网络售票这些形式的兴起,院线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电影放映与管理模式,但我们在这种模式下所搭建的平台并不成熟。所以希望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等各国不同领域的大师和院线的专家,与我们国内的院线经理共同探讨影院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更好地帮助我们的影院经理,在飞速发展的影院建设当中,把管理等软性内容做得更好,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电影的放映效果,为看电影的观众带来更好的服务。

  电影这个产品也有它的特殊性,它的终端放映渠道是在电影院这个大平台。电影院不仅仅放映电影,它也是个消费场所。衍生品、文化产品等周边产业都是基于电影院这个平台所搭建出来的商业模式。因此我们也希望在大家沟通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把这些影院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内容,通过这个论坛展示出来,让大家得到充分的交流。

  问:依托北影节的强大平台,大师班能为院线市场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答:随着近年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不断提升,预计今年又能达到600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未来几年这个数字可能达到1000亿,甚至1500亿。举办这种涵盖市场为主体的电影节,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越来越重要的一件事。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的评审团成员,都是全球知名的大导演和艺术家,这足以说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关注。那么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把有关影院建设和管理的内容加进来,第一能吸引更多顶尖的国际专家来集思广益,第二也能通过这个平台,把他们优秀的经验推广出去,为我们的影院建设提供帮助。

  指导:为了更科学的运营模式

  问:如何看待华语电影票房增长,但影院票房收益下降的现象?

  答: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当中,影院建设一直是一个缺口。改革开放40年来,乡镇化建设一直处于持续发展中。尽管我们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城镇人口比例还是很低。过去的十几年来,有关部门着重鼓励影院建设,实行了一些影院补贴政策,加快了影院建设的发展。这种发展也引领城市、乡镇观众由传统消费模式转变成文化消费模式的浪潮。电影院票房收益的下降,只是单块银幕的产出比下降,并不意味着整个电影院收入的下降。影院数量和票房的增长,也带动了电影院总收入的增长。除了票房之外,围绕影院而出现的衍生品、餐饮等周边消费的比重也很大。对于影院的投资者和运营者而言,这种商业模式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因为它一定会给影院带来经济增长,以及文化、消费品位等方面的指引和投资的导向。随着国产电影内容的发展,银幕数趋于稳定,管理模式更加完善,我相信这个比例还是会走到一个合理值的。

  问:在运营和管理模式上,国际院线市场和国内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答:区别很大,最大的区别还是在售票环节上。从国际上来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网络售票比例能像中国这么高。尤其在春节期间,能达到90%左右,这个比例在全球其他国家是没有办法达到的。像北美这么大的市场,他们网络售票的比重只有20%-30%。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发展,让网络售票、影院售票、发行、制片公司之间,亟待建立起一套管理规则。但是由于我们的发展速度太快,导致一些相应的管理规则没有跟上,行业与行业之间,比如发行行业和影视公司、电影院、票务网站之间,没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美国就比较简单一点,它所有的发行放映协会、影院管理协会和网络售票之间,都会有一套管理体系。在美国,网络售票价格不能低于影院售票的价格,一方面保证了内容方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款,另一方面也抑制了网络售票消费模式的扩张,给影院带来了一个新的增长红利。

  体验:为了增强观影质感

  问:目前高速发展的流媒体市场,是否会给传统院线带来影响?

  答:院线和流媒体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产品,但也会有交叉。院线影片会在网络上播放,就像我们的电影会在电视上播放一样。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是把在舞台上演出的京剧搬到了电影院里,虽然换了新的媒体形式,但还是戏剧的东西。现在,流媒体在技术上领先,它有新的播放方式和载体,传播模式也更快,但它是缺乏内容产品的。

  这个现象是很正常的。就像电影刚诞生时,只有《火车进站》那种简单的拍摄方式,慢慢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拍《复仇者联盟》,可以拍《蝙蝠侠》,并且有了更适合影院的观影模式,比如3D电影。目前流媒体缺乏内容,所以它会把电影、电视、综艺上的内容拿到流媒体平台播放,但是随着未来的发展,它会根据自己平台的模式衍生出不同的产品,像交互性、VR等方面的产品都已经渗透到了流媒体平台。但是未来,电影类产品在流媒体平台中所占的比重未必会那么大。我认为,目前不需要把流媒体的存在当成一种竞争关系,而是当作电影行业一个新的收入增长模式。

  问:中国电影院线市场的方式发展如何?

  答:对于院线市场,随着银幕数量的增加,我认为在未来的某一段时间内,我们影院的银幕数会像北美市场一样,达到一个饱和值。不管未来的票房达到1000亿还是1500亿,总有一天会在整体播放量和观影人次上达到一个饱和值。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就是要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相比于欧美一些影院,我们现在还达不到那种观影体验。即便一些一线城市、一些大影院可以达到,但绝大多数影院都是达不到的,在舒适度和视听效果等硬件方面仍然是欠缺的,这也是我们的影院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由于目前我们影院在周边配套管理上获得的收益还很低,所以在这方面的投入和管理还是低效的。比如令制作方深恶痛绝的一件事:电影放映的时候,很多电影院为了节省费用,少安一些灯泡,把亮度调低,导致降低了影院观众的观影体验。

  如果在这方面我们不做改进的话,一旦流媒体和家庭影院的观影效果超过了传统影院,一定会失去一部分电影观众,这对整个行业都不是一件好事。希望大家能够在放映标准、管理标准以及综合服务上有所加强,这样才能让电影市场趋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让整个电影市场形成饱和。就像近两年的北美电影市场一样,票房基本徘徊在100亿美金左右,已经达到了一个饱和值。但在电影院的建设上,北美院线都在朝着高端方向走,比如增强影院的舒适度、调整影院的整体观影效果等等。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座率,通过更好的观影感受增加上座率,同时也能增加一定的收入。未来我们肯定不能通过数量来增加效益,而是通过管理和服务来增加效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