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灾难艺术家》再现“烂片之王”是如何炼成的

  一部电影能有多烂,电影《房间》为你现身说法。这部耗资600万美元的影片,首周票房仅有1800美元。在北美权威电影网站IMDb上,评分仅有3.5分( 满分10分)。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只讲了一件事情:银行家约翰尼发现自己的未婚妻和好兄弟出轨,为情所伤的他,最终饮弹自尽。

  《房间》全片充斥着毫无逻辑的情节、对白,以及假到令人发指的特效。但令人称奇的是,这么一部超级“烂片”却赢得众多粉丝的追捧。不仅每年都会举办观影活动,还被影迷们戏谑为“烂片之王”。追根溯源,这一切都得从这部史诗级烂片的灵魂人物,导演兼男主演托米?韦素说起。

  《房间》是韦素导演的处女作。在这之前,他没有任何电影拍摄经验。韦素的早年经历一直是个谜,有人说他靠做生意起家,也有人说他是东欧的偷渡移民。唯一能确定的是,《房间》600万的投资,全是他自己掏的腰包。

  财大气粗的韦素为了圆“电影梦”不惜一掷千金。当时,数字摄影机刚刚兴起,它比传统的胶片影像机更轻,画质也更清晰。刚刚“入行”的韦素实在搞不清楚二者的区别,索性两个全买。而当时即便是最顶尖的制片厂,也只是租赁设备,因为一台摄影机,光造价就高达数十万美元。

  特效方面,根据剧本要求,片中有一场戏,场景设置在天台,韦素却嗤之以鼻,执意要用绿幕完成,然而最终呈现到大银幕上的,却是烂到掉渣的特效。

  如此的桥段,比比皆是。

  还有令人发指的毫无逻辑的对话。影片的剧本据说有500页之长,但几乎所有的台词都以“Hi”打头,以“That’s the idea”结尾。除了台词,还有道具。片中最重要的道具——勺子,几乎出现在了每个场景里。无论是角色家里的装饰画,还是桌子上放的照片,几乎全都是勺子。而这个经典的“勺子”梗,也成为了此片死忠粉的“致敬”方式。每次放映后,他们都会扔出一把勺子,以示再一次完成了看片“挑战”。

  光吸引了众多死忠粉就已是奇迹,这部“魔性”的电影,竟还是好莱坞宅男影人们的最爱。《蚁人》的主演保罗?路德就曾表示过对影片的“膜拜”,而他的好友詹姆斯?弗兰科,干脆拍摄了一部影片,完整再现了《房间》的拍摄过程,这就是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要展映的影片——《灾难艺术家》。

  如果说,托米?韦素用正剧的方式拍摄《房间》却意外地起到了喜剧的效果。那弗兰科便是用喜剧的方式,为《房间》试图表达的严肃“内涵”正名。弗兰科在片中呱噪浮夸的表演,准确地抓住了韦素那种狂妄、自大,甚至“放飞自我”的独特魅力。

  作为一部传记片,《灾难艺术家》揭开了不少关于《房间》的幕后故事,比如著名的“勺子梗”的由来。弗兰科认为,必须要给《房间》正名,因为它“有思想”,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烂。“韦素或许只是一个一心想拍出好片的导演,但很可惜,他的‘才华’最终却拍出了一部公认的传世烂作。”

  或许与我们的感受截然相反,在韦素的眼中,《房间》是他最得意的作品。而这,也许就是詹姆斯?弗兰科为什么要把影片取名为《灾难艺术家》的原因吧。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