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无界∞沉浸单元”高校荣誉推选正式启动

当电影的星河流转至新的纪元,影像的边界也在被技术和想象力持续拓宽。2025年,首批“电审虚字”龙标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无界∞沉浸单元”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虚拟现实电影在政策、内容与市场层面的落地生根。而在单元增设的高校主题创作环节中,一批沉浸影像领域的新锐青年创作者也已崭露头角,展现出独属于新世代的创造力与锋芒。
北京国际电影节始终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同频共振,致力于为前瞻性的沉浸影像提供展示、交流与成长的沃土。2026年,第十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无界∞沉浸单元”首次启动“高校荣誉推选”,旨在发掘和表彰沉浸影像领域具备突出技术能力、卓越艺术才华、前沿人文思考的青年创作者,并期待建立连接产学研、孕育未来影像突破的创新平台。
本次“高校荣誉推选”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开展作品征集,将秉持公正、专业、前沿的原则进行评审,为入选作品提供北京国际电影节“无界∞沉浸单元”官方展映机会,并为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授予多项荣誉。诚邀全国高校师生踊跃参与,共同开启沉浸影像与未来叙事的新篇章。
1 作品类别与技术要求
本届“高校荣誉推选”设置两大作品类别:
1.1 沉浸头显类作品
以头戴式显示设备为载体的沉浸式作品,应充分利用头显的技术与媒介特性,探索第一人称视角下的叙事、交互与世界构建。作品形式包括:虚拟现实(VR)作品(含3DoF全景视频及6DoF交互体验),增强现实(AR)作品,混合现实(MR)作品。
支持平台:
VR一体机:Meta Quest 2/3/Pro、Pico 4及同类设备。
PC VR头显:HTC VIVE Pro及基于SteamVR的同类设备。
AR / MR设备:请在作品阐述文档中注明设备型号及运行环境。
3DoF全景视频技术要求:
时长:作品时长在5分钟以上。
格式与映射:支持180°/360°单目视频或双目立体视频,映射方式为等距矩形投影(Equirectangular 2:1),立体视频采用左右排列(Side-by-Side)或上下排列(Top-Bottom)。
视频要求:分辨率不低于4K(3840x2160),帧率不低于24 FPS(宜30~60 FPS),编码格式为H.264 / H.265,封装格式MP4 / MOV。
音频要求:至少为2.0立体声,编码格式为 AAC。如使用多声道或空间音频格式,请在作品阐述文档中注明。
附加说明:建议包含VR播放器可识别的元数据。
6DoF交互体验技术要求:
类型:6DoF交互体验包含单人交互、多人大空间交互、游戏、戏剧等多种虚拟现实作品类型。
时长:作品时长在5分钟以上,应具备完整体验流程,并注明最佳体验时长。
交互性:应具备清晰的用户引导(包括视觉、语音或手势提示等)。
技术要求:渲染分辨率应与目标头显匹配,渲染帧率应稳定流畅(不低于60 FPS)。
附加说明:作品应封装为独立可执行包,可在目标硬件平台直接运行。如使用外接设备(含控制器、体感装置、追踪系统等),请在作品阐述文档中说明设备名称与连接方式。
1.2 沉浸空间类作品
基于非头显类多屏空间的沉浸影像作品,鼓励运用多种媒介与技术手段,探索沉浸空间下的叙事与体验形态。主要征集形式为:由夹角90°的左屏、中屏、右屏、地屏构成的CAVE沉浸空间影像作品。
技术要求(CAVE):
时长:作品时长在5分钟以上。
宽高比:16:9(左屏、中屏、右屏),1:1(地屏)。
视频要求:分辨率不低于1920x1080(左屏、中屏、右屏)及1920x1920(地屏),帧率不低于24 FPS,编码格式为H.264 / H.265,封装格式为MP4 / MOV。
音频要求:至少为2.0立体声,编码格式为 AAC。如使用多声道或空间音频格式,请在作品阐述文档中说明。
附加说明:如采用其他多屏形式,或包含实时渲染与交互内容,请在作品阐述文档中说明系统环境与设备要求。
2 荣誉设置
为鼓励青年创作者在不同方向上的探索与突破,本届“高校荣誉推选”设立以下荣誉:
最佳沉浸作品(沉浸头显类1部,沉浸空间类1部):表彰在艺术表达、技术实现与沉浸体验等方面整体表现出色,具备综合代表性的作品。
最佳沉浸叙事(沉浸头显类1部,沉浸空间类1部):表彰能够充分利用沉浸媒介特质进行叙事探索,实现优质表达效果的作品。
最佳交互体验(沉浸头显类1部):表彰在交互设计与沉浸感营造上展现突出创意与完成度的作品。
最佳视听呈现(沉浸头显类1部,沉浸空间类1部):表彰在影像与声音呈现方面具备高水准技术质量的作品。
最佳探索作品(沉浸头显类1部,沉浸空间类1部):表彰在形式、内容或技术路径上具有创新突破与实验价值的作品。
3 评审、展映与表彰
北京国际电影节“无界∞沉浸单元”将邀请来自国内外高校、电影节及沉浸影像领域的导演、艺术家、策展人、技术专家与产业代表组成专业评审团,承担初审、复审工作。评审过程将秉持公正、专业、前沿的原则,综合考量艺术性与技术实现效果,评价维度包括:作品的创新性与思想深度、艺术表现力与叙事完整性、技术实现的成熟度与媒介探索性,整体沉浸体验的丰富性与观众共鸣等。
入选作品将获颁入选证书,并作为第十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无界∞沉浸单元”官方展映的组成部分,在电影节期间集中面向公众呈现。最终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获颁荣誉证书,并获得媒体推广及相关学术与产业交流机会。
注:入选的头显类作品参与展映,需自行承担设备运输安装、现场技术支持等费用。组委会对相关技术条件保留最终决定权。
4 报名资格与报名方式
4.1 报名资格
征集对象:全国范围内高等院校的正式注册在校生(本科 / 硕士 / 博士研究生),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均可,教师可作为指导教师。
完成期限:作品需于2025年1月1日之后制作完成。
原创性声明:主创需为作品的合法版权共有人,并保证作品的原创性。
注:所有报名作品的版权归创作者所有,组委会承诺仅将作品用于本届电影节的评审与展映环节。
4.2 报名提交材料
(1)报名表
请于官网或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第十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无界∞沉浸单元”高校荣誉推选报名表》,完整填写并附主创及指导教师电子签名。
(2)作品材料
a.作品预览视频
此项为初审核心依据,需完整、清晰展示作品的核心视听体验、叙事流程与关键交互环节。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帧率不低于24 FPS,编码格式为H.264 / H.265,封装格式为MP4 / MOV。
b.完整作品文件
沉浸头显类作品,应提供符合技术要求且可在目标平台稳定流畅运行的独立构建版本,如.apk格式安装包或.exe格式可执行文件。
沉浸空间类作品,应提供符合技术要求的原始影片文件。CAVE类应提交左屏(Left)、中屏(Front)、右屏(Right)、地屏(Bottom)共4个清晰命名的独立文件,另可附CAVE空间形态预览视频。
c.宣传材料
作品海报、剧照、截图等(3-5张,JPG格式,300 DPI)。
d.作品阐述文档
作品简介与创作阐述(主创信息、创作理念、叙事结构、交互思路等);
作品技术规格(视频参数、音频参数、渲染引擎及版本等);
运行与设备环境(硬件型号、运行平台、网络与外设依赖等);
安装与操作指南(文件结构说明、安装步骤、启动方式、操作与退出方式等);
空间与展示配置(展映空间布局示意图、设备及信号布置说明等);
常见故障排查与维护方案(可能问题及解决方案);
其他补充材料(项目制作流程、幕后记录等)。
4.3 报名方式
请将(2)a~d作品材料整理为一个完整压缩包上传网盘,将分享链接及密码填入(1)报名表内,将报名表作为附件发送至官方报名邮箱。
压缩包、报名表、邮件命名格式均为“沉浸头显类/沉浸空间类-学校名-《作品名》”,如“沉浸头显类-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回响》”。
注:报名材料将作为作品参评、荣誉推选、宣传材料制作的依据,应为原创或经过授权的内容,如有错漏及版权争议,责任需由报名者自行承担。报名不收取任何形式的报名费。
4.4 报名截止时间
即日起至2026年2月28日
4.5 联系方式
官方报名邮箱:immersive_edu@bjiff.com
联系人:何羽馨
联系电话:010-82296174
我们期待与每一位心怀未来的青年创作者相遇,在“无界∞沉浸单元”共同见证未来光影艺术的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