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第19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大师课回顾,怀揣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勇敢迎难而上
  2023年,第19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以“影像中的双奥梦”为主题,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主办。作为一项重要的奥运遗产品牌项目,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将通过体育影视作品的力量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增强中外体育文化交流,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第19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大师课
  4月26日,著名导演、编剧俞白眉担任第19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大师课主讲人,HiShort!创始人王小曼女士担任主持人。两人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拍摄和剧作,以及体育题材影视的整体创作和发展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分享和探讨。
  拍体育电影难
  拍乒乓运动更难
  “今生作为一个拍电影的人,我要拍一部关于体育的电影。”
  谈起《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创作的缘起,俞白眉导演提到了另一部非常优秀的体育电影——《摔跤吧!爸爸》。看完《摔跤》后的激情澎湃,以及本身父亲对于乒乓球的热爱和了解,在俞白眉导演的心中埋下了第一颗种子。因此在接到片方邀请他拍摄一部乒乓题材的电影时,俞白眉导演才会在多次的犹豫和拒绝之后,仍然最终选择走向自己的命中注定。
  大师课:《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拍摄奥秘 活动现场
  这是一次大胆的、颠覆性的决定,因为导演当时面临的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影史上体育题材电影佳作不断,但关于乒乓球题材的电影却极为罕见。首先,传统上的电影强国恰好都不是乒乓球强国。其次,乒乓球运动“隔网对打”的本质,也决定了拍摄者无法利用类似摔跤等运动所唤起的原始肾上腺素来吸引观众,而是需要另辟蹊径,才能让观众感受到运动和比赛的紧张刺激。
  中国作为绝对的乒乓球大国和新兴的电影大国,似乎确实是扛起重担的第一选择,只是操作的团队更不允许马虎,既要把电影拍得精彩好看,又得让中国万千的乒乓球迷们心服口服。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开天辟地”般难度级别的事情,俞白眉导演和他的团队最终做到了。在音效的处理方面,导演大量借鉴了武打片、动作片拍摄的经验。例如在影片高潮的最后一球中,铺排真实的雨声和挥拍声,以此强调出黄昭的挥汗如雨、击打如风。影片还在关键的几场比赛中运用了高格镜头,运动员的动作也在慢放20倍的速度下呈现出雕塑般的力与美。
  具体的拍摄上,俞白眉导演则参考了如《007:皇家赌场》等赌片中运用的心理学技巧,从韩国公开赛到最后的天津世乒赛,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心理刻画的部分逐层递进,从而充分渲染出博弈中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刺激感。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剧照
  影片最终达成的效果,也离不开每一位主创演员的辛苦付出。其中最苦的当属扮演黄昭一角的段博文。俞白眉导演介绍道,段博文在训练中不仅要反复精准排演,用左手从技术上模拟20多个球的标准动作,同时还要增肥30斤,因此一度陷入苦恼。“他最后跑到我这里,一个大男孩掉眼泪了,说实在很苦恼。”
  但最后段博文还是找到了方法。他每天睡觉前调好闹钟,睡40分钟起来,然后开始狂吃,吃到东西卡在喉咙口,再睡去,就这样吃,才最大程度地逼近了原来的角色原型。“这个戏每个演员都拼尽了全力,都很敬业、专业。”
  这样如现实中运动员一般艰辛的训练经历,最终在荧幕上显化成一种浑然天成的真实感,影片也因此看起来精彩而有质感。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剧照
 
  体育题材作品创作
  离不开严密的剧作方法论
  “我越来越理解,所有故事的本质遵循所有的技术、规律、套路、章法,是为了完成对自己人生的比喻。”
  运动和体育竞技的复杂性,实际上用影像承载是非常困难的。它既包含着人与人的关系、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与集体的关系,又包含着许多非常残酷的、关乎成败生死的时刻。乒乓球运动则更为特殊,因为它是中国的国球,其背后折射出的复杂的社会背景,也是相对应题材电影创作时需要考量的因素。
  因此,要将这么多的方面梳理清楚的同时,又要把电影拍得富有节奏感,有矛盾、有冲突,这就对电影的剧作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作为一位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编剧,俞白眉导演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剧本创作方面,分享了一些重要的心得。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剧照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在剧作层面,是一个非常严整的三幕剧的建制,然而它又是一部涵盖多达12条个人线索的群像戏,因此就需要“像麻花编辫子一样”,把这十几个线索偷偷地藏在一层单一压力下,再汇聚成一个主线明朗的完整故事。
  随后,俞白眉导演详细分析了电影中从韩国公开赛结束后开启的一个完整段落。瑞典队的强势是这一段落中的“单一压力”,每个人物细微的压力都从这条线上自然地延展开来:教练戴敏佳在压力下意识到队员需要出国训练,悬疑点就落到了队员的人选上。接着,“五虎”加上陈文所有人的故事线和他们个人的困惑次序被交代。
  黄昭和董帅出国后,国内的故事线以陈文和龚枫之间爆发的冲突短暂收尾,又以“陈文离开后,下一个是谁”的提问引出了黄董二人在国外的辛酸,叙事的变化就像接力棒传递一样行云流水,集体群像也由此“活”了起来。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剧照
  在主持人王小曼和俞白眉导演看来,剧作的结构,尤其是情感结构,就如同建筑中的梁柱,更是重中之重的部分。“我们经常说结构就是主题,甚至结构就是人物,结构就是情感。”
  如何让观众在电影结束的一瞬间与主角产生共情,甚至感觉世界上真的有这个人存在呢?很多时候就是依赖这种情感结构性的设计,用一个个鲜活的、决定性的瞬间来浓缩人物的一生,就像他真实的亲人朋友在告别他们时可能回忆的那样。在《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属于他的情感结构,即使是像戴敏佳儿子这样的边缘人物,也有从不会说话,到某一瞬间喊出“飒”这样动人的情感升华。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剧照
  这部电影情感结构的完善构建,还离不开《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团队对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长达80万字的详尽调研,以及俞白眉导演对在剧作中使用直接经验的坚持。导演提到曾有一位原型对最终剧本产生过不满,却最终被成片打动到潸然泪下,因为电影中的台词更好地总结了他的人生,传达出了他心中从未言说过的信念。对真实事件改编的剧作并不是要百分百还原发生过的事件,而是要从创作者自己的生活中撷取细节,从而还原情感,还原原型人物的灵魂。
  俞白眉导演在最后分享了电影中“比喻”的力量。如果想让观众和你虚构的人物产生情感共振,除了情感结构的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完成比喻,让观众在人物中看见自己。漫威之所以能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英雄王国,正是因为斯坦·李构建的比喻十分精准深刻,观众自然会跟着人物的命运走。
  而《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构建的比喻,正是当今这一代面对着困难,需要鼓励的人们。电影的最后,导演也给出了他的药方,鼓励大家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怀揣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勇敢迎难而上。
  对体育题材影视未来的展望
  “如果这样的电影多一点,比如说,现在有更多的人起码看到这个电影说,原来体育类型片挺好看的,是有娱乐性的,就会一点点的改变。”
  在观众交流环节,俞白眉导演主要回应了关于体育题材电影目前的局限以及后续展望的相关问题。有观众提到了乒乓球运动题材在国内受众窄,以及国内少见类似于《灌篮高手》这样国民级体育影视作品的现象。还有观众是体育电影的忠实影迷、是体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者,他们也都关注到了以往体育题材电影票房较低,愿意投资的发行方较少等问题。
  俞白眉于大师课活动现场
  俞白眉导演承认,就现在而言,中国观众对于体育电影的印象,还多停留在怀疑和踌躇的阶段,但《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选择了直面观众的担忧,咬牙去冲、去将体育题材影视的这个市场向好的方向推动。尽管在疫情期间拍摄曾面临过很多困难,但俞白眉导演选择接纳了这些特殊的经历,并把它转化成创作中真实的情感。在戏里吴京和邓超对话的时候曾说,“如果我死了都赢不了,起码你死的时候可以踏踏实实闭眼了。”这些感受不只是写给观众的,也是写给导演自己的。
  市场的发展和进步绝非一朝一夕,但俞白眉导演坚信滴水石穿,只要有人做,一次次地靠优秀的内容,将现有的质疑和壁垒撞开,这个事情就一定会发生改变。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也将持续推动中外体育文化交流,助力中国体育题材影视市场持续化、良性化发展,从影像中彰显体育强国的力量。
  大师课活动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