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秋季影展 | 聆听中国电影的时代先声
  2023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秋季影展特设兼具艺术与历史价值的“光影回眸·国产电影展”,分为“时代先声”和“剧作印象”两个主题单元。“时代先声单元”集中展示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累累硕果,将展映《八千里路云和月》《风云儿女》《马路天使》《万家灯火》《十字街头》《乌鸦与麻雀》《新闺怨》《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八部影史佳作。
  
  《风云儿女》(1935)
  由许幸之导演,田汉、夏衍编剧,影片讲述了青年诗人辛白华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毅然冲破个人感情藩篱,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中的故事。拥有“舞台千面人”之美称的袁牧之在其中贡献了精彩的表演,深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也正是作为主题曲出自本片。
  
  《十字街头》(1936)
  《十字街头》由沈西苓执导,将中国的时代议题与好莱坞式的叙事风格相融合,反映了30年代知识青年的苦闷、彷徨与觉醒,是与《马路天使》齐名的影史经典。这两部带着极强时代特色,彰显活力与浪漫气息的经典作品,一举奠定了赵丹在中国银幕上的重要地位。
  
  《马路天使》(1937)
  《马路天使》由周璇、赵丹、魏鹤龄等著名表演艺术家主演,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着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辉煌。抗战全面爆发后,繁荣的上海电影市场遭到打击,中国电影人们寻求新出路,本片导演袁牧之、摄影吴印咸、剪辑钱筱璋等人都选择去往延安展开电影活动,并作为创作主力成立了延安电影团。此后,也正是这些中国电影事业的领军人们参与了被称为新中国电影摇篮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建设。
  
  《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
  影片由史东山与王为一联合导演,纪实性地展现抗敌演剧队在战时战后的经历和命运,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当时国统区的黑暗现实,是抗战结束后第一部获得巨大社会反响的影片。田汉称赞此片“替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了一个基石,挣到了一个水准。”蔡楚生也表示,这部作品应该是史东山“解放以前的最好诗篇了”。
  
  《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中国电影史上民族电影文化的扛鼎之作,由蔡楚生与郑君里联合编导,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吴茵等著名演员共同演绎,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大时代中的小儿女故事。电影一经上映便引发轰动,“满城争看一江春”。现实主义作品历久弥新,时至今日依旧拥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新闺怨》(1948)
  《新闺怨》和《八千里路云和月》一同代表了史东山导演抗战时期以来思想、艺术发展的继续和结晶。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女性面临着爱情、家庭、经济独立及社会理想等诸多压力,《新闺怨》应运而生,围绕女性问题展开探讨。影片从艺术表现上达到了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高峰,代表了战后进步电影的主流。
  
  《万家灯火》(1948)
  《万家灯火》由沈浮导演,上官云珠和蓝马主演,以家庭呈现社会现实,镜头对准普通劳动人民,讲述抗战结束后到解放前上海老百姓的生存图景。沈浮的创作技巧与艺术手法均来自对生活的体验,《万家灯火》的叙事视角对准了平民的生活状态,以小见大,有极高的现实批判价值。上官云珠在其中扮演一名贤妻良母——与她以往所演的交际花类角色迥然不同,导演称赞“她懂电影,有镜头感,情切切,意绵绵,表演有分寸,也很有节奏。”她的表演提升到了新高度,也走出了“花瓶”角色的套路。
  
  《乌鸦与麻雀》(1949)
  《乌鸦与麻雀》由郑君里执导,陈白尘、沈浮、徐韬等优秀左翼剧作家参与编剧。主演赵丹精心塑造的“小广播”这一角色,层次分明细腻立体,把这个小市民在困境中的不同状态生动至极地呈现在银幕之上。孙道临、魏鹤龄、上官云珠、李天济、黄宗英等一众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们也都片中贡献了十分精湛的演出。
  “时代先声单元”所呈现的8部中国电影,无论在思想内涵、创作风格、技术制作等方面都走向了成熟,与当时国际上同类影片相比,毫不逊色。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流金岁月,聆听时代先声,感受独一无二的“中国电影往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