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光影未来:AI赋能电影科技发展
  在电影工业化3.0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显著缩短了与电影产业的距离。AI模型如Sora的引入不仅优化了电影制作流程,还重塑了观影体验,引领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电影美学与工业革命。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推动下,电影行业正努力在传统经验与快速变革之间寻找平衡,行业从业者对此充满期待同时也感受到不少焦虑。
  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核心价值在于不可替代的人的创造性,而技术的突进则一直赋予这种创造以充沛的动能和驱动力。为了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提高创作自由度和表现力,同时保持其艺术的持久魅力,行业必须拥抱并整合科技资源。然而,尽管当前科技与电影的融合进程不断加速,两者之间仍存在显著的隔阂和合作不足,这主要源于影视行业对科技的理解不足以及科技行业对影视创作独特性认知的不足,这难免形成阻碍两个领域更深层次交流合作的障碍或壁垒。两者互相借力、赋能,共同拓展的空间还非常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与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合作,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特别策划了一系列AI科技相关的活动。
  陈旭光
  这些活动旨在落实《“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激发行业间的深度对话与合作,构建一个整合产学研“三位一体”新模式的新时代电影发展平台,以此推动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发展。
  其中,“光影未来电影科技单元”引发了广泛关注。该单元历时四天,从4月19日至22日,汇聚电影、科技、教育等领域精英,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高科技对电影界的影响,追问电影新纪元是否已经到来。
  “光影未来”电影科技单元启动式
  主视觉海报
  “光影未来”电影科技单元启动式
  暨主题论坛
  “光影未来”电影科技单元由四大板块构成。
  第一个学术活动板块围绕七个主题,开设了多场学术活动,在这些学术活动中,21位学者的主题学术演讲,15场圆桌的各行专家对话,总共将近300位专家学者教授参与了系列学术活动,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可谓成就电影界之盛事。
  第二个板块是“电影科技红毯盛典”暨“一场关于【未来】的电影”。该板块革新了传统红毯形式,邀请20余家AI科技企业深度参与,展示了涵盖AI全领域的先进产品。这不仅展示了影视全生产流程的技术创新,还让科技工作者通过结合影视IP、文学IP和动画IP,向观众展示创新过程。
  第三个板块是科技线下展览。该板块展示了如AI大模型、数字人、生成式内容等最新科技产品,提高了观众的互动性和娱乐体验。最后,主题秀特别为年轻观众设计了如cosplay影游动画派对等活动,展现了科技与电影的新颖结合,吸引了广大年轻人的热情参与。
  陈旭光教授表示,策划运作这个与时俱进而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单元,“我们的愿景是——1、推动电影与科技融合更为紧密;2、推动智能科技学术界更多地关注我们电影界,更多地把高新成果应用实验到电影领域;3、推动电影业界更多地与我们学术研究界合作,更多地敞开你们的秘密,一句话,让我们研究你们,让我们互相促进;4、推动影视学术界与时俱进,关注最新前沿科技,建设中国电影理论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做好电影工业美学“接着讲”,建设有容乃大的中国电影学派;5、推动高校乃至中学教育界的影视教育,完成“以人为本”的百年大计。”
  第四个板块是单元活动的总结或高潮篇章暨北京国际电影节“技术论坛”。
  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办,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技术论坛:数字化高新科技赋能电影生产与发展”于4月24日下午在北京郎园Station成功举办。
  嘉宾合影
  论坛由陈旭光教授策划并主持,主题围绕“电影科技”和“电影工业”展开两场圆桌对谈,以人工智能和虚拟拍摄为核心议题,展现了卓越的学术洞察力,表现出高远的前沿技术展望,为此次技术论坛注入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满满的实践意义。
  论坛邀请了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中国电影家协会科幻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王红卫,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人、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副会长马平,荷兰摄影师、美国电影摄影师学会前主席凯斯·范奥斯特鲁姆,“影视飓风”创始人潘天鸿,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创始院长田丰,中国科幻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理事长、天图万境创始人、导演图拉古,达瓦(重庆)影像科技有限公司CEO、永川科技片场技术负责人夏斯宇作为重量级嘉宾参加此次论坛。
  这两场高质量的圆桌讨论不仅汇聚了业界顶尖的专家学者,也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探讨电影技术革新和行业未来的高端平台,加深了与会者对电影技术革命的理解与认识。
  技术论坛圆桌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意义非凡,通过深入讨论人工智能和虚拟拍摄等前沿技术,推动了电影产业的技术革新和创新发展。此外,此论坛还为电影行业和学术界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为未来的电影制作、电影研究和电影教育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更为开阔的合作空间,确立了北京国际电影节作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领航者的地位。
  陈旭光教授在会上表示,“电影是‘人类之梦’,人工智能也是正在实现的‘人类之梦’。人工智能不是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而是推动美的维纳斯再度降临的契机。本场论坛对电影科技和人工智能的极大关注和充分的争鸣探讨,必将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对电影的赋能、电影理论的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乃至引领作用。‘时间开始了’,我们都将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实践者!”
  至此,本次北影节相关电影科技的所有活动圆满完成。这次工程颇大的系列学术活动荟聚多方面专家学者和领军人物,通过面向未来的多向度深入探讨和交流,打造了一个学术界与产业界、技术界交流的高端平台,并碰撞出一系列重要的人工智能学术思想和电影技术创新思路。这些成果必然为后续北京国际电影节在电影科技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也预示着中国电影将迈向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同时也为全球电影科技的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技术论坛结束合影
  北京国际电影节致力于为电影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思考平台,并推动电影产业与新兴生产力的融合,寻找创新的增长机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性扩展,其在中国电影产业的应用正在变革行业格局,北京国际电影节作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节展,不仅能推动公众对AI技术的认知,还能促进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开创中国电影发展新机会。
  综合论坛专家的共识,面对技术与创意融合的紧迫需求,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应对包括资本投入、人才培养及技术不确定性等挑战。这要求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高效合作,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尤其是对创新型企业和技术人才的培育。同时,增强公众科技教育和科学精神,以及建立健康的技术应用生态系统,对于确保AI技术在电影产业中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光影未来收官合影
  总之,AI技术的引入为中国电影产业的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需要集合各方智慧和资源,确保技术进步与电影艺术的深度融合,确保高新技术赋能助力电影发展,从而充分利用AI在电影产业中的潜力,推动行业向更繁荣的未来发展。
  “光影之梦,未来已来”。我们将迎来一个电影发展的新纪元。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北京国际电影节APP”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