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目未来”单元携手华伦天奴呈现意大利大师系列展映:安东尼奥尼经典放送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的“注目未来”单元携手华伦天奴将特别呈现“意大利大师系列展映”,片单由华伦天奴创意总监Alessandro Michele精心策划,精选意大利电影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三部经典作品:《奇遇》(1960)、《蚀》(1962)和《红色沙漠》(1964),带领大家再次重读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影像哲学文本。
奇遇
The Adventure
1960
看点:颠覆叙事的现代性宣言
作为“疏离(爱情)三部曲”的开端,《奇遇》以一次海岛出游中的神秘失踪事件,完成了对传统叙事逻辑的彻底解构。影片中莫妮卡·维蒂饰演的克劳迪娅在空旷的西西里岛景致中的游走,可视化的揭示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荒诞与疏离。这部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的作品,也成为了安东尼奥尼蜚声国际的开端。

蚀
Eclipse
1962
看点:资本异化的爱情解剖
在金融资本崛起的1960年代,《蚀》通过罗马证券交易所的几何结构与恋人间的疏离形成精妙互文。阿兰·德龙饰演的股票经纪人与莫尼卡·维蒂饰演的翻译员在玻璃幕墙构筑的现代空间中,演绎着无法真正交融的情感。影片结尾7分钟的蒙太奇——无人街道、流水、建筑阴影——让观众清晰地感受他对现代都市的冷峻观察。

红色沙漠 4K
Red Desert
1964
看点:工业文明的哲学解构
作为安东尼奥尼首部彩色电影,《红色沙漠》对于色彩的运用远远不止把画面从黑白转制成彩色那么简单,色彩在影片中除了承担象征的意味,还揉合进了故事和主题之中,将意大利工业区转化为精神荒原。莫尼卡·维蒂饰演的精神濒临崩溃的工厂主妻子,在硫磺黄的烟雾与血红的管道间游荡,构成一幅存在主义的动态画像。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三部代表作大致奠定了安东尼奥尼电影的风格,不仅完美展现了他日益增长的对空间抽象性的兴趣,反叙事手法也启发了后世无数导演。
与此同时,莫尼卡·维蒂无疑也是这三部大师之作的一抹亮色,她在三部影片里塑造的不同身份的现代女性,以不同角度“融入”了安东尼奥尼所要营造的“疏离”效果。
安东尼奥尼的作品在不断探讨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他的镜头语言也不断剖析了消费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在北影节“注目未来”单元的框架下,这些诞生于半个世纪前的杰作与现代的青年导演作品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正如电影先锋性永远指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