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由北京服装学院主办的“服装与光影”研讨会成功举办
  4月29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与时尚单元——由北京服装学院主办、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承办的“服装与光影”研讨会,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举行。
  研讨会以“霓裳光影、数字时尚新境”为主题,汇聚影视界和时尚界权威人士及行业精英,共同探索影视与时尚跨界融合的新路径。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邹游,《大众电影》杂志社社长郑阳,相关企事业负责人、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出席活动。活动由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郭瑞良主持。
  郭瑞良主持
  邹游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双甲子华诞、中国电影消费年,研讨会旨在搭建电影与服装的跨界融合与交流。电影服装既是角色塑造的“第二语言”,也是时尚文化的动态载体,要积极构建影视服装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实践创新平台,实现“以衣载道、以影传情”的双向赋能。
  邹游致辞
  郑阳作为本次活动支持单位代表表示,要进一步挖掘电影与时尚的深层关联,借助北京国际电影节平台,促进产业双向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服装与电影创新的合作模式与未来科技发展路径,推动艺术成果向产业高附加值转化。
  郑阳致辞
  学术交流环节中,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获得者侯咏讲述了他在拍摄过程中,通过光影巧妙运用,凸显服装质感与特色,实现光影与服装的完美配合。亚洲电影大奖最佳造型设计奖获得者陈同勋结合在电影《志愿军》等作品中的创作经历,强调服装设计需深植剧本内核,提出“服装是角色性格的外延,更是时代精神的镜像”的创作理念。
  侯咏作分享
  陈同勋作分享
  盖娅传说服饰创始人熊英从时尚产业视角解读“影尚共生”,认为电影作为“移动的时尚橱窗”,高级时装的艺术表达能为影视创作提供灵感源泉。第四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电影新人奖、国家一级演员颜丹晨以演员视角分享服装对角色塑造的赋能作用,坦言“穿上戏服便完成了从‘自我’到‘角色’的心理建构”。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孙雪飞系统介绍了我校影视与戏剧服装设计专业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体系,展示了虚拟服饰设计、非遗元素转化等前沿成果。
  熊英作分享
  颜丹晨作分享
  孙雪飞作分享
  本次研讨会为影视与时尚产业的跨界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案例,正如现场嘉宾所言:“最好的服装设计是让观众记住角色而非服装,最高级的时尚表达是让文化通过银幕走向世界。”这场融合美学思辨与产业前瞻的跨界对话,为中国影视与时尚产业的双向赋能书写出生动篇章。
  参会嘉宾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