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BJIFF国庆档特别推荐:律警协同,正义始终随行
  “国庆中秋”小长假已过半,国庆档影片的热度依旧不减。今日,“BJIFF国庆档特别推荐”栏目将为您介绍两部现实主义佳作——《震耳欲聋》和《毕正明的证明》。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聋人反诈题材的现实主义电影,《震耳欲聋》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抉择的动人故事。影片的主角李淇(檀健次饰)是一名坚信“做律师,名和利总得占一头”的CODA(“Child of Deaf Adults”的缩写,指聋人家庭的健听子女)律师。由于出身于聋人家庭且精通手语,李淇被推荐接下一桩为聋人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起初,他出于提升知名度的目的接下了这个案子,并凭借出色的表现一战成名。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他逐渐意识到这起案件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庞大且复杂的诈骗阴谋,而这一阴谋正将目标对准聋人群体。尽管李淇一度想置身事外,但在欲望与良知之间,他陷入了深深的挣扎。最终,他将如何抉择?
  
《震耳欲聋》海报
  《震耳欲聋》揭示了一个专门针对聋人群体设计的骗局运作内幕。本片部分取材自CODA律师张琪的真实从业经历。张琪是上海九州通和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同时也是上海市律师协会法律援助委员会的委员。其执业领域涵盖民事、刑事及婚姻家事案件,累计办理了超过百件的典型案件,其中聋人金融诈骗案占比高达46%,例如豆某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案、聋人群体金融诈骗系列案以及吴某房产抵押纠纷案等。
  张琪认为,聋人群体非常需要法律援助。因为听力障碍,他们只信任自己看到的事物,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成为诈骗的受害者。同时,他们通常不了解相关法律,也不清楚如何应对诈骗问题。因此,张琪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帮助聋人群体。正是出于这样的初衷,影片《震耳欲聋》塑造了“李淇”这一角色,他在现实中找回了本心,并竭尽全力去帮助聋人群体。诚如李淇在电影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发声,才有可能被听见”。
  
《震耳欲聋》海报
  《震耳欲聋》以深刻的人文关怀展现了对于正义的执着追寻,而同样聚焦于正义主题的《毕正明的证明》,则将镜头转向上世纪90年代的绿皮火车,呈现出一场如火如荼的反扒斗争。
  影片讲述了毕正明(王安宇饰)如何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年轻警察,逐步蜕变,最终成长为一位真正的英雄警察的故事。
  
《毕正明的证明》海报
  少时乘火车看到警察成功抓获盗贼的经历,让毕正明从小便立志成为一名反扒警察。然而,他上班第一天就遭遇意外——不仅被小偷甲划破了裤袋,还在与小偷乙搏斗中受伤致残,直接领到了残疾人证,戏剧性地沦为“一日警察”。这位愣头青的遭遇看似倒霉,但残疾的身份却成了他最好的掩护,使他意外地混入了盗贼团伙“荣门”,并拜曾经划破他口袋的大白桃(张天爱饰)为师。在贼窝中如履薄冰的热血少年,如何一步步掌握各种偷盗技巧,勇闯盗贼大赛“英雄会”?他能否坚守初心,最终将盗贼团伙一网打尽?
  《毕正明的证明》的剪辑节奏紧凑明快,风格轻松幽默,笑点十足。影片中人物群像错综复杂,除毕正明和周队(聂远饰)等“正派”警察形象之外,盗贼云集的“荣门”则隐约透出几分江湖义气。前任老大曼姐(孔令美饰)退位后,已转而安心经营理发店,似乎与“荣门”再无关联;如今的总话事人四爷(冯兵饰)意欲退位颐养天年,然而,继承人少爷(邬家楷饰)与虽无继承权却地位特殊的花手(王彦霖饰)之间却暗潮涌动、纷争不断。少爷麾下,横一队队长大白桃(张天爱饰)带领着江米条(石云鹏饰)和二宝(于白水饰)等队员,实力超群,但觊觎其地位者亦不在少数。即便大白桃始终坚守着“贼”的底线,这场发生在“荣门”内部的权力洗牌却使每个人都越陷越深,似乎难以全身而退。
  
《毕正明的证明》大白桃(张天爱饰)
  《震耳欲聋》与《毕正明的证明》这两部影片,分别以“聋人反诈”这一特殊社会议题和“上世纪反扒斗争”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展现了国产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选题广度与叙事深度上的不断探索。前者通过聚焦听障群体所面临的特定风险,揭示了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后者则通过还原前信息化时代的治安场景,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变迁的独特视角。这两部作品表明,国产现实主义创作正在向更加垂直、更加专业化的领域拓展,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特定领域问题的真实呈现,引发公众对更广泛社会议题的认知与思考。
  从产业角度来看,此类影片的持续产出,标志着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对于不同类型作品的包容与支持,为多元题材的商业转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附件下载